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

袁腾飞讲中华文明起源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
袁腾飞讲中华文明起源三皇五帝,轻松活泼上阵,依旧麻辣犀利讲解。以面对面的形式,跟大家聊聊中国历史的话题。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1 人文初祖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1:07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2 女娲造人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2:34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3 神农炎帝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0:16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4 黄帝做大哥,炎帝被出局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0:46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5 史前好岳父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19:59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6 爸爸肚子里蹦出的王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17:25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7 夏家的天下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19:04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8 殷商六百年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1:33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09 直钩钓鱼就等你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0:59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10 王的叔叔不好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0:56





腾飞五千年之中华文明起源11 皇室版“狼来了”
来自袁腾飞历史课
21:00

袁腾飞说日本全集


2014年9月21日星期日

《腾飞说三国》51集全-海外华人的饕餮盛宴

    首先奉上51集全《腾飞说三国》的youtube播放链接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KwG0zsfxoKcy9J3o9q3XGt9WSahbBuGF
    《腾飞五千年》系列节目从中华民族的三皇五帝,一直讲到中国近代史的北洋时期。本系列节目长达上千集,每一期节目都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,同时还将涵盖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所有知识点。欣赏本节目,既是在消遣娱乐,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,了解历史,品味心性。
    《腾飞五千年》在网络上已经播了很多集了,感谢网友朋友们的厚爱,很多人都在追着看,最近一段时间也有很多朋友在微信上给我留言,说《腾飞五千年》什么时候上新片啊,总部更新,袁老师你偷懒了吧?说实话,我还真是没偷懒,我和我的工作室小伙伴们真是兢兢业业的做节目呢,这不,来啦,朋友们,继续追起吧。
    世人都道:战场上,兵不厌诈。然而,汉末时期,就有这么两位吴、晋大将在古战场上上演了惺惺相惜的一幕。
    当时吴、晋两国边境地带的将领分别是东吴的陆抗和晋国的羊祜,这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    晋国良将羊祜
羊祜用信义收买吴人,每次跟吴国交战都事先约好日期,从来不搞突袭。部下有人对羊祜说:“咱哪能这么打仗?兵者,诡道也。咱得出诡计奇谋。”羊祜用酒把这个人灌醉,不听他的建议,坚持要堂堂正正地打。
军中缺粮的时候,羊祜的部队中有人去吴人的地盘收割粮食。羊祜派人记下数量,然后用绢偿还吴人的损失。羊祜打猎也只在晋国境内,从来不越过晋、吴的边界。如果有野兽被吴国人打伤,跑到晋国来被晋国人抓获了,羊祜也要再送还给吴国人。
    吴国良将陆抗
    时间一长,边境上的吴国人对羊祜心悦诚服。羊祜和陆抗在边境上对峙期间,双方使者经常奉命互相往来。陆抗送给羊祜的酒,羊祜从不生疑,端起来一口饮尽。陆抗生病了。向羊祜求药,羊祜就派人把药送给 他,陆抗接到药之后也是马上服下。很多人都劝他不能吃,说这药里边可能有毒。陆抗听后,哈哈大笑,说:“羊祜怎么可能会用毒药杀人呢?” 陆抗对守边的士兵说:“如果别人专门施恩,我们专门作恶,这就等于不战就屈服了。所以,现在双方各保疆界就可以了,咱们千万不要越境惹事。”
吴王孙皓听说双方边境关系和谐,就责备陆抗说:“我让你跟晋国打仗,你却跟他联欢,你到底想干什么?”陆抗说:“一乡一邑都不可以不讲信义,更何况是大国?如果我不这样做,就彰显了羊祜的恩德。人家施恩惠,咱们专门玩诡计,那不就更显得人家伟大、自己卑微吗?所以,如果我们不施恩惠,对于羊祜无碍,我们自己却会受损伤。”
但是孙皓坚持采纳那些急功近利的将领的策略,多次侵犯晋国的边境。陆抗多次加以劝阻,孙皓就是不听。每一次出兵基本上都被晋人打得大败,而叛逃到晋国的吴国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。
    几年后,一直苦心经营边防的陆抗病重,临终之际对孙皓说:“你一定要注意西部边境地带的防御,那里地处上游,敌人如果顺江而下,情势就会危急万分,一定要增强当地的守卫力量。”陆抗死了之后,孙皓并没有理会他的嘱托,更把吴国推向了灭亡之路。
公元280年,东吴投降晋国,标志着天下三分的时代彻底结束。自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到现在差不多有一个世纪的光景了,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,枭雄辈出、豪杰林立,但是到最后全都化作了长江上的一朵浪花,正如《三国演义》开头的那首《临江仙》: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此时,相互对峙的晋吴两国都想一统天下。然而就在晋吴局势紧张,战争一触即发之时,两国的将领之间却来往密切,互相频赠礼品,这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之下,究竟包含着怎样的玄机?而群雄逐鹿、三国鼎立的乱世格局又是如何走向统一的呢?袁腾飞讲历史继续为您更新!7月7日袁腾飞之腾飞五千年为我们继续讲述腾飞说三国第51期:《三国归晋》为您揭晓!

2014年5月12日星期一

为什么袁腾飞老师唱衰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?

发现一个问题,袁老师有很严重的贬明扬清的倾向。
对于明朝,袁老师百般指责,说大明三百年没一个好皇帝,并且逐个点评,只说坏事,不说好事。
对于清朝,他又是百般颂扬,说他们个个都是明君,口中频繁出现“康熙爷”、“乾隆爷”之类的称呼。当然了,清朝的皇帝,确实很出色,可是袁老师这么一搞,总感觉他像是满族人一般,明朝腐朽,清朝廉明,这样一说,清朝灭亡明朝,就是顺天而行了。
并且,袁老师对于在清朝期间出现的各个反清复明的活动,也是持批评态度的。须知,满族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入主中原,当然会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了,这是可以理解的,袁老师却表示无法理解。
袁老师还说,那些从社会最基层一步步走上来,当了皇帝的,没一个好东西,并举了刘邦、朱元璋、洪秀全的例子,洪秀全是差了些,刘邦和朱元璋,似乎并不是像袁老师说的那个“我可有今天了”的姿态,开国皇帝大都是爱民的,他们知道打天下不易,故而守江山时也小心翼翼,汉、明两朝初期,人民都得以休养生息,刘邦在位时间短,没做出太明显的事迹,随后的文景之治再到汉武帝,汉朝空前强大,影响之大,以至于今天我们依然自称汉人,这也是有刘邦的功劳在里面的。明朝初年的洪武之治,也给人民带了莫大的好处。
这些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,并不像袁老师说的那般不堪,为何袁老师那么唱衰他们?
我想说的是,从袁腾飞的业务水平来看,他有许多授课内容都是从野史里扒出来的。
我怀疑袁老师年轻时看过许多武侠小说和评书,并且对此深信不疑。例如你所说袁腾飞称清帝后面总带个“爷”字,这就明显是评书中常用的称法。
而对于明的贬低,我倒是能理解,我怀疑他可能受到柏杨的影响,并且两个人都犯了朱元璋杀徐达的这个野史谬误,不过柏杨先生就是位写杂文的,不是研究史的。
再者,什么骑兵冲坦克,柏林墙的诸多故事都是他从网络上看到吧,他的许多故事都是错误的,我想他对信息来源并没有做什么筛选。
归根到底,袁腾飞只是个老师,作为老师授课,他是十分成功的,我能从他的视频里获得许多知识以及快乐。但是你把他提拔到一个史学家,研究历史的层度的话,他缺少那种学者该有的严谨。他就是个不错的老师,何必为难他呢。
野史 明朝皇帝 被清人 污蔑的很惨 满清表面上礼遇明陵和遗老 实际上让明朝皇帝恶名千古 数次自己发动的屠杀都赖在明朝人和农民起义上
民贼相混,玉石难分。或屠全城,或屠男而留女”---这是1649年满清贴出的公告!
袁老师的史观没什么问题。开国皇帝的“爱民”这种可爱的观点,可用历史周期的人口变动理解。简单说大战后都没什么人民了,你不爱怎么办。相反,这几个皇帝对于功臣的杀戮是毫不留情的。
由此可见,他们爱的是自家的地位,其它谁也不爱。
由其是平民出身,没有什么偶像包袱,更能彰显人性之恶。
所谓读史使人明智,如果读成了考据之学,未能增加智慧就买椟还珠了。袁老师是有智慧的。

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

袁腾飞的眼睛怎么了?


       观看袁腾飞老师《腾飞五千年》的细心观众,可能会发现袁腾飞老师不只是胖了许多,他的右眼也有些异样。热心粉丝不禁要问,袁腾飞是让人给打了么?还是做了个什么手术???
       来自知乎网友的揣测如下:
       有人说:大概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,眼睛也出问题了。
       他以前说过自己有糖尿病,这么些年了,估计越来越厉害了。

       还有人说:没事,只是两只眼睛的屈光度数不一样,所以咱们看着是不一样的,但是两只眼睛一样大,摘了眼镜还是一样的。
       再有人说:是被五毛打的!!!!????

2014年5月4日星期日

袁腾飞blogger 自古至今,中国为何收不了富人的税?



“饿”向胆边生



到了北宋初年中期,发生了很严重的社会危机。



唐以后田制不立,没人管了,百姓有多少地就给国家交多少税,没地的就甭交了。而到了宋,北宋太祖皇帝是高干子弟出身,他当上的皇帝是因为趁着人家孤儿寡妇篡的权嘛,所以他不了解民间疾苦,他也没见过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,所以北宋还是不给老百姓分地。



特别是北宋皇帝有这样的一个认识,宋太宗说:“富室连我阡陌,为国守财尓。”有钱的人越多越好,正因为有钱的人多了,国家可以征税呀。你说的那是美国,美国的个人所得税60%是年收入十万美元以上的这些个大款们交的。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工薪阶层交的,你说让那公司老总交个人所得税,他交什么呀?他把自己工资定到1600,不够交税标准。你那飞机头等舱你月工资1600买得起吗?他肯定花什么钱都走公司账,我月薪1600,不交个人所得税。这在国外是非法的,比尔?盖茨每月工资400美元,你信吗?



为富者不仁,所以中国不可能指着有钱人为国家出力,北宋也这样。造成的第一个社会危机就是贫富分化越来越大,差距越来越大。富人有弥望之田,穷人无立锥之地,到了这种地步国家还不管,你不管这个贫富矛盾,最后矛盾就指向了政府。



第二,百姓被地主剥削得饥肠辘辘,就得被逼造反。农民没得吃那行吗?他肯定反抗。



第三,冗官、冗兵、冗费,三冗。冗官就是养的这官太多没用。冗兵,北宋养兵的目的是为防止内患,宋太祖认为“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,方凶年饥岁,有叛民而无叛兵。”我养兵的目的就是让你别叛乱,有叛民而无叛兵。结果每逢荒年政府都派人到灾区去募饥民当兵。那你这个部队等于根本就没有战斗力,兵全是饥民构成的。过去有这么一个口号叫“竖起招兵旗,自有吃粮人”。我一竖旗就有人来,吃粮。不是来保家卫国的,要吃不着粮,就哗变了。



所以北宋的军队爱哗变,你想他能吃得着粮吗?长官怎么着都得克扣军饷吧。你看他长官坐着奔驰600,你自行车也没有,长官一顿饭鲍参翅肚,你煎饼果子吃不起,于是这帮人就哗变了。岳家军为什么后来打仗那么棒,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掠抢。”老百姓就支持人民子弟兵嘛。北宋别的军队老百姓不支持他,觉得他比金军、辽军还混蛋,就会抢老百姓。见着老百姓如狼似虎,见着敌人就耗子见猫那种感觉,御敌无方,扰民有术,这部队哪行。



冗费就好理解了,你80%的钱花在养官,这就叫冗费。



王安石死磕



搜刮有钱人



于是,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。北宋一共九个皇帝,太祖、太宗、真宗、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、徽宗、钦宗,神宗是第六代皇帝。



王安石变法有三方面。



第一,理财措施。理财措施核心是这么一句话:“民不加赋而国用饶。”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,但是要增加国家的收入。不打老百姓主意,国家又要拿钱,这摆明了就是从有钱人身上下刀子。所以他这个改革既属于调整阶级关系,也属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。



首先是青苗法。每年青黄不接时,分两次贷款给农民,收成后加息20%还官,免受高利贷盘剥,增加政府收入。相对于现在来说,20%利息太高了,现在都是千分之多少。你嫌高你可以不借,但是你要不跟政府借,只能向高利贷和地主借,那就是200%的利息。所以这样一来的话,“民不加赋而国用饶”这一句话就把官僚地主搞惨了,这些人想盘剥百姓没法盘剥了。



其次是募役法,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。雇人服役,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,减轻农民差役负担,保证生产时间。这样一来,原来可以不服役也不交钱的官僚地主,现在不服役就得交钱了。



再次,农田水利法。复次,方田均税法。政府重新丈量土地,按每户的多少肥瘠收税,官僚地主不得例外。官僚地主的土地肯定又多又肥,农民的土地又少又瘠,那就肥的多收,瘠的少收。



最后,市易法,政府设置市易务,出钱收购滞销货物,市场短缺时再卖出。这就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,有个成语叫囤积居奇,本来是商人的敛财之道,现在等于是政府在干这个事儿了。这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,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,增加政府的收入。政府在夏季收购羽绒服二百块钱一件,以免你积压仓库,所以商人都把羽绒服卖给政府了。到冬季政府以六百块钱卖出,然后政府挣四百对吧。但如果商人卖,他可能卖八百,九百,一千。因此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政府得到了钱,老百姓物价也能够便宜点,然后商人吃亏了,就这个意思。所以整体的理财措施都体现着这个思想核心“民不加赋而国用饶”。[见图5-30,p268]





短暂的变法



变法第二是军事措施。



首先,保甲法。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,每十家(后改为五家)一保,五保为一大保,十大保为一都保。然后你们家有两个男丁的,出一人为保丁。农闲时练兵,平时种田,战时编入军队抵御辽夏进攻,减少军队开支。这种兵实际上叫民兵,是保卫本乡本土的,中国最适合这样的军队。因为有人说中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,勇于私斗,怯于公战。打架勇敢着呢,你看我媳妇一眼我跟你没完。外敌入侵就胆小,异形打过来了,我躲着。中国人有强烈的乡土观念,一出国,你北京的,我也北京的,你上海的我也上海的,没有说你中国我也中国的,组织的也是北京同乡会,不是中国同乡会,缺乏国家概念。所以这民兵非常适合,你保卫的是你媳妇,你家乡。



将兵法。禁军驻地固定,然后固定地将官加以训练,充实边防。



变法第三是教育措施。



改革科举,废明经,设明法。明经就是死记硬背的东西,没用。整顿太学,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,育人才的地方。所以王安石的作用是通过变法,一定程度地扭转了社会危机。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,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,危害百姓。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。司马光当政,就是小时候砸缸的那个,王安石的新法就被废除了。





好心办坏事



王安石变法为什么用人不当?



王安石干这事压力很大呀。因为咱们中国一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,而儒家的政治主张是法先王。要尊重先朝和先王的规矩,你要改革,一般就被认为是离经叛道,大逆不道。所以王安石他就顶着雷,压力很大。他明确地表示说我这个变法是本着这么一个原则,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引用过的这三句话: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”



“天变不足畏”。因为你王安石变法,你看地震了,7.9级,属于天变。王安石说我不相信,我接着变,弄个8.3级我看看。



“祖宗不足法”。祖宗之法以守祖宗之地,今祖宗之地不守何谈祖宗之法。



“人言不足恤”。大家都埋怨你,他们越埋怨证明我越正确,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。



所以这三条宗旨一来,往好听里说是大无畏,一往无前,往难听里说就这老哥太愣了。你谁都不怕,天、祖宗,就没人能管得了你了,那往往他的事就容易走向极端。这时候就奠定了用人不当的基础。



很多人并不见得赞成新法,但是因为王相公坚持要用新法,所以我就假装支持。我求官,为了求官我假装说我重视新法,因为那时候支持王安石的人太少,所以我一下子就当官了。当官之后我把这新法作为敛财的手段,明明那青苗法应该是20%吧,我收30%的利息。“提举使以多散为功。”我多收。应该是老百姓需要借钱,我才借给他们,现在是我逼着你老百姓,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。如果借了还不上,富户为穷人作担保。你们村有地主吧,有地主就给所有的农民作担保,还不上我找你要。最后那村里不但农民跑干净了,连地主都跑了。



孔圣人曾经曰过,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。所以这个杀身成仁,舍生取义是君子,逐利的是小人。所谓士农工商,商人居四民之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逐利。《琵琶行》“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”人家不轻离别没法养活你,白居易很瞧不起人家,商人重利轻离别,而你王安石整天琢磨的也是这个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,你整天逐利吧,你就是小人,小人怎么能治国呢?



中国古代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官不与民争利。你当官了,不能做买卖跟老百姓争利。其实今天很多国家都是这样,我当了市长,我们家人要开公司,你能竞争过我吗?你一点辙没有。所以官不能干这个,不能与民争利。而王安石他干的这些事就是与民争利,民不加赋而国用饶。那么那些地主难道不算民,他也算呀,你这就算与民争利了。所以这些东西就成了保守派攻击他的口实。后来很多保守派讲王安石变法有种种弊端,那个并不是人家凭空编的,他确实存在这些问题。



王安石变法之后,朝中的大臣就分成了新党和旧党。新党上来就打旧党,旧党上来就打新党,党同伐异,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北宋大臣之间的党争越来越激烈,也是后来造成他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

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评价不高,但为什么在教科书上给无限拔高,因为我们误读了列宁的选集。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的改革家,列宁这么说,其实是括弧里边的一个注解: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其实没有给王安石这么高的评价,列宁是为了向俄国人介绍谁是王安石,说明王安石的身份,才说他是中国的一个改革家。



事实上王安石在很多地方都是被写入奸臣传的。历史对他的评价不是很高,天下骚然,党同伐异,党争视同水火。原来朝廷的矛盾没这么厉害,现在一下子各种矛盾都给王安石激发出来,所以他的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。甚至有人说这北宋灭亡都是王安石惹的祸。